首頁    南管     北管    天子門生    平劇   振南社排場

 

 
孤棲悶 貧憚入繡房
房空青青
床空席冷悶煞人
昨暝一夢
夢見是我三哥情人

 因容量關係只分享至上述的文字部份。

約1分20秒。


來在房中哀怨訴出
伊人千般苦疼
醒來尋思無人
想來算去
越自割阮腸肝做寸斷
伊是官蔭人子
為咱荔枝
為著咱昔荔枝
即會發配崖城市
自君一去
阮今廢寢忘餐
值曾識去畫眉照鏡
顏容哀損
暝日怒身切命
早知會誤君
我卜當初來出世
也免今旦
受盡倒顛做人
為伊為伊人
減玉容損冰肌
即知恁相耽誤
恨煞當初投荔枝
君恁若是官司了離
須著回鄉歸故里
聽見杜鵑聲啼
忽然聽見
杜鵑叫聲悲
更深花露滴
星稀月日時
滿腹愁悶惡說起
除非著見君一面
訴出真情
訴出真情
即會解得阮只心意




 

 
  本短片演唱林麗馨,據說南管的音樂是天人所聽的音樂,音調優美繚繞可惜目前有後繼無人的趨勢,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熱門的音樂,無法靜下心來欣賞南管美妙的音樂 。

  

  南管樂在演出時,一般都可以看到「御前清客」的字樣的彩牌和涼傘的佈景。這還是有典故的,在清康熙52年(1713),為了慶祝皇帝60大壽,來自各地的音樂家、戲曲家、舞蹈家等要來給皇帝慶祝慶祝。皇帝問宰相李光地說:「你是南方人,可有什麼好的音樂能讓朕欣賞嗎? 」李光地就選了五位音樂能手吳志、陳寧、博廷、洪松、李儀讓他們在御花園為皇上演奏。

   皇帝聽完他們的演奏,龍心大悅,特別想為他們加官封祿,但五人同時表示婉拒,皇帝對他們五人的清高品德更加欣賞。他們好幾天都留在皇宮,只要皇上想聽曲時,他們就為皇上演奏。有一天皇帝聽他們演了一首從未聽過的曲子,就問他們這首曲子的曲名,5人回答說《歸巢》,皇帝心裡知道是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鄉了,不忍心再留,就封他們為 「御前清客」並且賜了御涼傘、金絲宮燈等。衣錦榮歸。後來人們稱這五人為「五少芳賢」或 「五少先生」,在當時可是一大盛傳。

   南管音樂在台灣近代造成沒落的原因除了「曲高和寡」之外,還有一點是現代很多學西洋樂的人已經習慣平均律音階,所以聽起南管音樂可能覺得音不準。其實是律不同的緣故,如使用平均律音階來演奏南管音樂,南管音樂的韻味就沒了。據說大陸的南管音樂現在有改良的作法,不但嘗試平均律在演奏、甚至在樂器上為了像民族樂器一樣、能有更佳的擴音效果把二絃的絲絃改為鋼絃等等,這豈不是把傳統音樂給變異了嗎?它還能稱為傳統音樂嗎?這樣的作法另人感到憂心

   南管音樂的樂曲內容包含了歷朝的詩、詞、戲曲、民歌等等,富有悠久歷史地位的價值。於1982年曾在台灣鹿港舉行國際南管會議,各位參與的專家學者認為: 「南管樂曲含有唐宋樂曲成份,南管中的宋元南戲面目宛然猶存。南管的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融合無間,甚至參加會議的美國學者福文納斯讚不絕口。南管至今保存了獨有的指套曲,器樂譜以及散曲。」

   就是因為南管音樂保存著古老的詩詞曲調和樂器,被學者認為它是目前最完整的古老音樂了。應該好好延續這傳統的精緻文化,把這古老的藝術、音韻悠雅的清音讓更多人來認識和欣賞。

資料來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fann4529/post/1321829091